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调查表,调查方式和方法,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和组织计划七个方面内容。统计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与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数据信息资料的统计工作过程。
根据地质调查的现行文献和规范,并考虑到实习区的地质状况和实习目的要求,仅列出以下常规的地质调查内容。
报告题目 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把细节放在副标题里。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调查报告格式及要求 选题:选择与调查相关的内容进行调查。 调查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调查目的 调查对像 调查内容 调查方式(一般可选择:问卷式,访谈法,观察法,资料法等)调查时间 调查结果 调查体会(可以是对调查结果的分析,也可以是找出结果的原因及应对办法等。
这部分需要明确调研的预期结果和报告形式。预期结果可以包括预期的数据指标、分析结果等。报告形式则需要明确将采用何种形式的报告来呈现调研结果,如书面报告、PPT报告等。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调研人员在调研过程中明确方向,确保最终结果的呈现符合预期的格式和要求。
年以来,重要经济区地质环境综合调查按照“区域上开展1∶25万系列编图,重点地区开展1∶5万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调查,针对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建立地质环境监测网及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总体思路推进工作。
~1996年,开展了上海浦东、厦门等专属性环境地质研究,对沿海城市地震带分布、区域地壳稳定性、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重大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论证[16]。1999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成立,重要经济区地质环境调查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工作重点为以岩溶流域为单元,进行1∶5万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综合调查,掌握岩溶干旱、洪涝和石漠化状况,提出流域内岩溶水开发工程方案,选择典型岩溶水源地进行地下水开发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示范,为解决南方岩溶区干旱缺水、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和对策。
国家级重要经济区主要包括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辽东南“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江中下游经济带等地区,总体上经济区中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填图、地球物理调查、地球化学调查工作程度较高。
1、②建立了青藏高原东缘上新世以来湖相、风尘和冰川沉积的地层序列,通过各种环境指标的测试,系统分析了不同时段古环境的变迁过程;③通过多时相遥感图像解译以及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各种环境指标分析,对若尔盖草地沙化的时空分布规律、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土地沙化的主要因素等开展了系统研究。
2、本书是一部研究青藏高原东缘,特别是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晚新生代地质与环境的重要著作。它汇集了作者对这一区域进行的深入第四纪地质调查的精华,旨在揭示晚新生代时期地层变迁及环境演变的详细情况。
3、黄河源区在第四纪是否被青藏高原“大冰盖”所覆盖,这涉及到:一是在青藏高原是否存在过大冰盖;二是如果存在过大冰盖,那么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三是黄河源区存在过局部冰盖,而青藏高原没有统一的大冰盖。
4、作者进一步总结了高原第四纪沉积经历的两大阶段和五个关键沉积过程,特别指出在高原东部地区曾发生过两次大陆冰盖的影响。此外,书中还构建了青藏高原第四纪晚期地壳运动的遥感模型,为理解地壳动态提供了新的视角。
5、第十章首先介绍了若尔盖高原的自然地理和地质背景。第十一章详细探讨了晚第四纪的沉积过程及其环境影响。第十二章对若尔盖草地的沙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第十三章解析了草地沙化形成的原因和演变过程。
6、青藏高原东缘第四纪环境调查与评价:属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完成人员:赵志中、王书兵、乔彦松、王燕、徐刚、傅建利、李朝柱、姚海涛、刘宗秀、蒋复初、钱方、彭阳、李永昭、牟传龙、徐建民。成果如下: (1)通过调查,若尔盖土地沙化呈近南北向分布,主要位于山前冲洪积台地及山间盆地中。